中高考指挥棒全面
指向“素质教育”
近年教育部权威发布高中改革方案,从小学到高中即将面临8大变革!除了文化课,兴趣特长也将成为名校录取的标准,这意味着,家长从小升初便要开始注重孩子兴趣特长的培养。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终于给高考改革定了方向!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科技创新等特长培养,全方位提升孩子科学素养,培养创新能力。
其实,“素质教育”一直都是国家推行教育改革的重磅方向,“科技特长”“学科特长”早已进入家长视野。讲到“科技特长”不得不提到《强基计划》。
2020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同时宣布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
“强基计划”选拔的主要是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再往细处说,选拔的是:
在相关学科领域有突出才能和表现,获得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二等奖及以上的考生。
可以说,一旦被认定为科技特长生,孩子的未来就拥有了更多可能。
中高考新风象,
未来属于科技特长生?
日前,各省市各区各校特长生招生简章和招生计划正在陆续出炉,这也向我们释放了一个信号,那就是各方政策都在鼓励孩子从小接触学习科学技术、科技创新项目。
人大附中科技特长生招生简章▼▼▼
北京某初中科技特长生招生简章▼▼
科技特长招生简章中可以看出,它的门槛并不低,需要孩子在一些国家、教委认可的竞赛中获奖。这也要求孩子必须提前准备。
心仪学校直通车,
家长该如何展开布局?
那么,至今还没有在“特长生”道路上布局的家长该如何展开?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科技特长”的含义,科技特长生包含信息学、机器人、科技创新、航模、无人机等。
1.三年级之前,培养孩子的兴趣。从科技特长生招生的热门项目或者心仪学校招募的项目:信息学、机器人、科技创新、航模等切入,找到孩子真正的兴趣点,并长期规划学习
2.从四年级开始, 获取权威证书,积累科技特长生的证明材料。国内部分权威专业的竞赛与考试证书可作为孩子科技特长的参考依据。例如
科技特长生类的赛事:金鹏论坛、科技创新大赛、小院士等
教育部认可的白名单及教委认可赛事:科技创新大赛、信息学奥赛(CSP-J/S)、世界机器人大会青少年电子信息智能创新大赛、少年硅谷、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飞北赛
3.“以赛促学”、“以考促学”。通过考级考试或者蓝桥杯可以让孩子明确学习目标,让孩子的学习更有动力;科学的评测能够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编程知识掌握程度、及时查漏补缺,比如一些公正、权威的等级考试:蓝桥杯、人工智能编程水平测试、人工智能技术水平测试
4. 掌握学情,规划后续学习。家长可以通过比赛、考试的结果清晰了解孩子学习情况,让孩子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节奏,以便开展后续的学习规划。
(本站内容仅做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