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学奥赛,简称为“信奥”,说来话长;1984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 于是,中国计算机学会在当年就创办了全国青少年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本质上就是,面向中学生的计算机编程大赛。
信息学竞赛
OI
信息学竞赛系列活动包括:计算机非专业组别能力认证、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网上同步赛、冬令营、选拔赛等。
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可以称之为计算机领域的“奥数”:
信息学竞赛之路
OI
信息奥竞赛的时间跨度比较大。整个系列的比赛,从最初的CSP-J/S到IOI结束,整整经历两年的时间。
信息学竞赛考试
OI
信息学竞赛的考察形式分为笔试和机试两种形式初赛是笔试(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程序题)复赛是机试(写代码编程),编程语言用的是C++。
报名:关注官网?http∶//www.noi.cn/
CSP-J/S第一轮认证为笔试,主要测试选手有关计算机方面的基本知识。从2019年起,全部是选择题与判断题,包括三大类型题目。其中单项选择题,占30分;程序阅读题(判断+选择),占40分;完善程序题(选择题),占30分。
第一轮认证涉及到的知识点可以参考《信息学奥赛一本通(初赛篇)》,尤其是进制,编码,树,图,组合数学等方面的内容。在认证前应该多做真题,特别着重阅读程序和程序填空,这两类题型占分比重大,非常重要。而平时要多阅读别人程序,多熟悉一些不同风格的程序。
CSP-J/S第二轮认证和NOIP的比赛形式类似,都是上机编程,主要测试选手算法设计编程能力,解决4个题目(入门组3.5小时,提高组4小时)。其中不参加CSP-J/S第一轮认证的选手不具有参加第二轮认证的资格。
需要注意的是,二者都采用OI赛制而非IOI赛制。只有一次提交机会,比赛期间没有任何评测结果反馈,赛后1~2周才公布成绩。
:
*声明:源于网络图文整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错误或侵害权利人权益,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