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与大脑的关系
“缸中之脑”
美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希拉里·普特南曾提出了一个“缸中之脑”的理论,这个理论阐述了我们的大脑程序之间可能存在的一种关系。
“缸中之脑”是希拉里·普特南(Hilary Putnam)1981年在他的《理性,真理与历史》(Reason、Truth、and History)一书中,阐述的假想。“一个人(可以假设是你自己)被邪恶科学家施行了手术,他的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脑的神经末梢连接在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脑传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对于他来说,似乎人、物体、天空还都存在,自身的运动、身体感觉都可以输入。这个脑还可以被输入或截取记忆(截取掉大脑手术的记忆,然后输入他可能经历的各种环境、日常生活)。他甚至可以被输入代码,‘感觉’到他自己正在这里阅读一段有趣而荒唐的文字。”
“缸中之脑”理论很有趣的讲了大脑与程序可能存在的一种关系,那么其实编程对于大脑的思考会产生一种重塑和提高的作用,那么具体是怎么样来提升人类思考能力的呢?
乔布斯说,「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编程,因为他教会你思考的方式」。
学习编程的好处
21世纪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年代,几乎所有身处在这个社会的人都是编程的受益者。无论你是否从事编程的相关工作,编程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得每一处,那么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一下学习编程对人类思维的提升有哪些好处。
1. 编程是一个将想法“实体化”的过程,我们在日常与人的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大多时候是将想法大略的传达给别人,在这过程中我们的想法可能会出现很多漏洞和缺陷,但是编程需要你将指挥电脑的想法细致且严谨的传达给电脑,那么这个过程就是把一个想法“实体化”的过程,他需要你反复的思考这一想法是否存在逻辑和结构上的漏洞,这个反复衡量和检查的过程,对于人类思考问题是有很大帮助的,它能帮助你在生活中更加严谨的思考和传达你的想法。
2. 编程的过程是将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模块化和阶段化的过程,一个庞大的问题很难通过一步解决,通常是分为很多步来进行处理的,那么一个程序通常是要设置很多个函数过程,每个函数过程处理不同的问题,这种编程的逻辑和想法对于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很有效,比如,很多大型的企业要设立不同的部门,每个部门各司其职,各自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么出现问题也能有针对性的找到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这样的安排使得整体的工作效率提升了很多。
3. 编程的过程是更高维度的在俯视思考的过程,人类相较于其他动物更为高级的一点在于,人类懂得有逻辑的思考问题,而编程则是对思考问题这一过程进行思考。很多想法我们平时生活中可能不会去深入研究,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编程则要求我们对于产生的每一种想法和思路思考清楚其来龙去脉,并且清晰且完整的能阐述思路过程本身,这是对于思考的一种重新塑造,它能让你更加清楚高效的进行思考。
4. 编程教会你“自我反思”,程序不存在完美的,每一个程序员要做的就是不断的思考和改良他的程序,让程序有尽可能少的bug,尽可能快的解决问题,那么这一过程就需要编程者,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对自己的程序进行反思纠错,这一过程能很好的训练人们独立思考并改善自身缺陷的能力。
编程作为新时代的学科,人们通常将他称之为新时代的奥数,如果一个孩子能够在年少的时候遇见编程,并且投入时间去学习和研究,那么编程将带给他一个全新的观察世界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