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编程学习全球化的趋势,国内编程学习热潮日盛,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让孩子接触并且学习编程。
但是家长头痛的一点是:该选择少儿编程还是机器人编程呢?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么?什么更适合我们孩子学习呢?
在这里小编想说的是机器人编程≠少儿编程!他们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
本质区别
少儿编程教育
无论是图形化、Python、C++还是实物编程,其本质都是用“程序”来解决问题。学习编程的重点在于掌握如何编写程序,无论使用Scratch还是Python等工具,背后的程序思维都是相通的。
这种思维强调逻辑性、结构化,帮助学习者从问题出发,设计解决方案,并转化为可执行代码。因此,编程课不仅仅是学习编码技能,更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少儿编程教育从最开始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培养,再到教会孩子学会运用“编程思维”,最后利用算法设计去解决实际问题。除了教孩子编写代码,更多的是让孩子学会运用“编程思维”解决问题。
机器人编程教育
通过组装、搭建、编写程序运行机器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育方式。可以理解为机器人编程教育是通过一些教育类的机器人来实现教学目的。
机器人编程可以看做是少儿编程应用的一个分支,它是在编程的基础上将软硬件结合应用,更偏向硬件、偏向物理的一个方面,更多培养的是孩子的动手能力。
如果这两个要做一个类比的话,编程课更像数学课,主要靠思维去解决问题,机器人更像物理课,没有标准答案,更需要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两者的学习方向和深度不同
机器人编程是以调用编程模块指令让机器动起来为目的。通常需要编程的模块是已经写好存储在模块里的,小朋友做的只是将模块以不同的方式拼接起来。
少儿编程学习更偏重探究编程语言的本质,一层一层把模块打开,学习模块内部核心的逻辑、算法、语法和结构。
在深度方面,高级的机器人编程需要非常扎实的编程基础,如C++。但是现如今的机器人编程机构只停留在初级教育,最多涉及到一些图形化编程教育,并不教授这些高级编程语言。
两者之间的出路不同
机器人和编程都是当下课外培训的大热项目。
目前来看,机器人和编程,在科技部白名单比赛上平分秋色,各占半壁江山。大部分比赛,例如NOC(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Novelty Originality Creativity 简称NOC)、信息素养大赛等,都分成了多个赛项,里面既有编程类,也有机器人类比赛。
编程赛道:
机器人赛道:
所以说,无论学习哪一项都有很多参加白名单赛事的机会,但是两者之间也有区别。
机器人比赛的优点是观赏性强,因此,非官方组织比赛的机会也更多。
而学习编程的优势在于信息学奥赛。
信息学奥赛是目前除了数英以外,和小升初关联性最大的一个项目。同时,信奥也是能够保送直升清华北大的五大学科竞赛之一。所以,学习编程的出路更直接,更实用。
哪一项对孩子更有帮助?
二者有很多的共同点,例如培养对理科的兴趣和能力,锻炼问题解决能力,在学习和比赛中积累自信等。但也有一些区别。
学习机器人主要能够锻炼动手能力,编程则是提升思维能力。
从学习的角度说,思维能力显然更重要。但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说,动手能力也许是下一代孩子更稀缺的一项能力。
从知识方面说,学习编程对数学逻辑的帮助比较大。而机器人课程与物理有一定的关系,但总的来说关系不像编程那么紧密。
从就业的角度来说,编程的帮助更大,前提是孩子学习编程的水平进入到信息学奥数的层次。对于信奥中获奖的孩子,在大学继续往这方面深造,就业可以说非常吃香。
机器人虽然也是非常前沿的技术,可是吃亏在与职业级、实用级的水平产生脱节,孩子很难让小学到中学阶段学习的内容继续延伸到产业领域。
那么到底该选择一个呢?
小编认为:最好还是结合孩子自身,通过学习目的和学习兴趣来评估适合的课程。
编程教育的精髓是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方式中成长。不管是机器人编程还是少儿编程,都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造一个精美的机器人,或者写一段完美无BUG的代码,而是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
(内容仅做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