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18065871965

邮箱qidianxingcheng@163.com

地址三明市三元区乾龙新村69幢B座2楼

思享 | 独立开课,站在信息科技课程发展新起点

2022年7月20日 442

近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共包含16门学科的课程标准。其中,信息科技课程从综合实践活动中独立出来单独开课,正式作为国家课程,掀开了从计算机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再到信息科技课程的新篇章。
整体来看,新修订课程方案及16门学科课程标准的调整改革力度很大、布局深远。各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进行了系统性设计,在课程内容结构、学业质量标准等方面都有较大变化,特别注重学段衔接,突出跨学科主题学习,强化课程协同育人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新课标还要求各科积极探索新技术背景下学习环境与方式的变革,突出实践。
纵向来看,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秉承并发展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但在具体课程内容方面做了科学性调整,体现“科”与“技”并重。其中八年级“物联网与探究”模块的设计,可以看作新课标与新课改未来发展的一个典型代表,在“科学性”方面,“物联网实践与探究”模块直击“万物互联”的核心思想,是对四到六年级“数据与编码”“身边的算法”“过程与控制”“互联网应用与创新”所学知识与技能的集大成,又是对九年级“人工智能”模块中大数据内容的前期铺垫;在“技术性”方面,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感受万物互联的场景,使用实验设备搭建物联网系统原型,探索物联网中的数据采集、分析与处理,体验物联网技术的独特魅力,强调“物联网实验”及实验平台等学习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在实操层面又与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特别是“开源硬件项目设计”模块保持跨学段关联性。
跟历次课程改革一样,新的教学目标达成之路,必定充满困难和挑战。意识到新课标所带来的挑战的同时,也要看到新课标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新的课程内容扬弃了原先各地义务教育信息技术地方课程常用的“软件培训班式”技能操作内容,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性,硬件方面不再局限于X86架构,ARM架构和开源RISC-V架构一样能够满足教学要求;操作系统方面微软也不再是唯一选项,开源的Linux操作系统已经相当成熟,足以胜任学科需求;在国内强大的互联网应用大潮下,常用的办公软件,也全面走向云端和线上;另外,在教具和学具方面也不再局限于Arduino和树莓派,而是全面走向国产自主知识产权开源软硬件。
总体来看,新技术发展一日千里,国家信创战略为新课程改革,特别是信息科技学科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底层支撑。新课标发布后,课标组专家从不同角度做了多维度解读,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理解课标精神。部分教学改革先行试点区,已经着手准备新课标的师资培训及配套的教学软硬件支撑环境。结合两个后续课标配套文件《信息科技教学指南》和《学生学习手册》,各地可以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选择符合本地教学的策略,开发灵活生动的信息科技学科教学资源,共同推进新课标落地实施!

文章来源:

作者单位 | 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

内容来源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2年第6期

为全面贯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文件精神,推动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推动新课程改革深入发展,有效促进新课标理念下信息科技及其他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和创新,总结交流课程设计、教学模式、课堂研究、技术应用、教学实践的创新策略与成果,进而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专业发展水平。

应广大一线教师要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将举办“新课标•新课程”在线互动教研观摩暨教学论文写作指导活动,为广大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及中小学一线教师在新课标精神指导下实施新课程搭建交流观摩平台。